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11/25作業2-3

11/25

  • 名詞解釋    (作業2-3)
(一)RDA
因應網路環境與資訊技術進步,及讀者尋求資訊行為的日益改變,配合書目紀錄功能需求(Function Requirements for Authority Data,簡稱FRBR)與權威資料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Authority Data,簡稱FRAD)概念模式,美國國會圖書館於2013(102) 3月底宣布停用《英美編目規則二版》,改採新的書目著錄規則―資源描述與檢索(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簡稱RDA),係以國際圖書館協會與機構聯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簡稱IFLA)為依歸,為數位時代使用者設計的新國際編目標準。
特色:
1.用以著錄書目資料,以支援使用者探索資源的系列指南,強調描述資源的特性,而不是說明如何顯示該資訊;是內容的著錄規範(content standards),不是資料的規範(data standards)
2.可描述傳統資源與數位資源,適用於不同媒介類型的著錄,並提供一致性、彈性、延展性的架構
3.其結構框架基於國際圖書館協會與機構聯盟所研訂的FRBRFRAD概念模式,在目錄中聚集關於同一題名的資訊,可協助圖書館目錄使用者更容易查找資訊。
此架構必須能支援
(1)全面性涵蓋所有類型的內容與媒體
(2)具有彈性、延展性,以容納新的資源特性
(3)具有適應性,以支援在廣大範圍的技術環境中所產生的書目記錄功能
4.不同以往的書面編目規則,為電子資源的編目準則,改採網站形式,列於RDA ToolKit網站(網址:http://www.rdatoolkit.org/),除了指引數位資源編目,更強調對使用者的協助,包括
(1)查找(Find):以符合使用者角度的查詢條件,查尋所需的資源
(2)識別(Identify):確認已著錄資源是否符合資源搜尋條件,或明辨二種或二種以上的相同或類似資源
(3)選擇(Select):選出適切並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資源
(4)獲取(Obtain)取得或利用所需的資源
5.充分利用新資料庫技術,尤其是鏈結資料(Linked Data)新技術,可快速且有效地進行資料擷取、儲存、檢索與顯示,以達到未來語意網建置的目標
6.可與國際流通的標準,其規章與原則相容,可適用於圖書館與其它資訊業用於數位格式資源
結構
共分為10(Section)37(Chapter)12種附錄(Appendix)。每段的第一章說明該段的目標、原則和核心項目,其後續章節包括使用者需求(User Task)的屬性或關係;附錄包括:大小寫及縮寫等規定、著錄項目及檢索點與詮釋資料間的對應、實體間四種關係用語表等。

RDA章節綱目一覽表



段次
章次
內容說明


0
導論introduction

FRBR
FRAD

1

1-4

著錄具體呈現和單件的屬性
Attributes of Manifestation and Item

2

5-7

著錄作品和表現形式的屬性
Attributes of Work and Expression

3

8-11

著錄個人、家族、團體的屬性
Attributes of Person,Family, and Corporate Body

4

12-16

著錄概念、物件、事件、地點的屬性
Attributes of Concept,Object,Event, and Place




FRBR
FRAD
5
17
著錄同一組作品、表現形式、具體呈現、及單件間的主要關係Primary Relationships
6
18-22
著錄特定名稱(個人、團體、家族)與相關的
所有作品、內容、載體、及單件間的關係
Relationships to Persons,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Associated with Resource
7
23
著錄作品與概念、物件、事件、地點的關係
Subject Relationships
8
24-28
著錄相關作品、表現形式、具體呈現、及單件間
關係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s,Expression,Menifestations, and Items
9
29-32
著錄相關個人、團體、家族間的關係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s,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10
33-37
著錄相關主題間的關係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cepts,Objects,Events, and Places

0: Introduction 概述

Section 1: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Manifestation & Item 
第一部份:著錄具體呈現和單件之屬性
1: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Manifestations and Items 
第1章 概論 - 著錄具體呈現和單件之通則
2: Identifying Manifestations and Items  
第2章 識別具體呈現和單件
3: Describing Carriers  
第3章 載體描述
4: Providing Acquisition and Access Information  
第4章 提供獲取和檢索資訊

Section 2: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Work & Expression 
第二部份:著錄作品和表現形之屬性
5: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Works and Expressions  
第5章 著錄作品與表現形式屬性之通則
6: Identifying Works and Expressions
第6章 識別作品和表現形式
7: Describing Content  
第7章 內容描述

Section 3: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Person, Family, & Corporate Body
第三部份:著錄個人、家族與團體之屬性
8: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第8章 著錄個人、家族與團體屬性之一般指引
9: Identifying Persons  
第9章 識別個人
10: Identifying Families
第10章 識別家族
11: Identifying Corporate Bodies  
第11章 識別團體

Section 4: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Concept, Object, Event & Pla
第四部份:著錄概念、物件、事件、地點之屬性
12: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Concepts, Objects, Events, and Place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12章 概論 - 著錄概念、物件、事件和地點之屬性
13: Identifying Concept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13章 識別概念
14: Identifying Object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14章 識別物件
15: Identifying Event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15章 識別事件
16: Identifying Places  
第16章 識別地點

Recording Primary Relationships著錄主要關係
Section 5: Recording Primary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 Expression, Manifestation, & Item
第五部份:著錄作品、表現形式、具體呈現、單件間的主要關係
17: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Primary Relationships  
第17章 著錄作品、表現形式、具體呈現、單件間主要關係之一般指引

Section 6: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to Persons, Families, & Corporate Bodies
第六部份:著錄有關個人、家族及團體的關係
18: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to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Associated with a Resource
第18章 著錄個人、家族及團體與資源關係之基本說明
19: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Associated with a Work  
第19章 與作品相關之個人、家族、團體
20: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Associated with an Expression
第20章 與表現形式有關之個人、家族、及團體
21: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Associated with a Manifestation  
第21章 與具體呈現有關之個人、家族和團體
22: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Associated with an Item  
第22章 與單件有關之個人、家族和團體

Section 7: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to Concepts, Objects, Events, & Places
第七部份 著錄與概念、物件、事件與地點的關係
23: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s and Subjects
第23章 著錄有關作品與主題之基本說明

Section 8: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s, Expressions, Manifestations, & Items
第八部份:著錄作品、表現形式、具體呈現、單件間的關係
24: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s, Expressions, Manifestations, and Items
第24章 著錄作品、表現形式、具體呈現、單件之間關係的一般指引
25: Related Works  
第25章 相關作品
26: Related Expressions  
第26章 相關表現形式
27: Related Manifestations  
第27章 相關具體呈現
28: Related Item
第28章 相關單件

Section 9: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s, Families, & Corporate Bodies
第九部份 著錄個人、家族、及團體間的關係
29: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第29章 著錄個人、家族、及團體間關係之一般指引
30: Related Persons  
第30章 相關個人
31: Related Families  
第31章 相關家族
32: Related Corporate Bodies  
第32章 相關團體

Section 10: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cepts, Objects, Events, & Places
第十部份:著錄概念、物件、事件和地點間的關係
33: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cepts, Objects, Events, and Place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33章 著錄概念、物件、事件和地點彼此之一般指引
34: Related Concept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34章 相關概念
35: Related Object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35章 相關物件
36: Related Event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36章 相關事件
37: Related Place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37章 相關地點

Appendices 附錄
A: Capitalization
附錄A 大寫 
B: Abbreviations and Symbols
附錄B 縮寫與符號
C: Initial Articles
附錄C 頭文字
D: Record Syntaxes for Descriptive Data
附錄D 描述資料之語法 
E: Record Syntaxes for Access Point Control
附錄E 控制檢索項之語法 
F: Additional Instructions on Names of Persons
附錄F 人名之用法 
G: Titles of Nobility, Terms of Rank, Etc.
附錄G 貴族、階級之頭銜 
H: Dates in the Christian Calendar
附錄H 基督曆法之日子 
I: Relationship Designators: Relationships Between a Resource and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Associated with the Resource
附錄I 關係指數:資源和個人、家族和團體機構之關係 
J: Relationship Designators: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s, Expressions, Manifestations, and Items
附錄J 關係指數:作品、表現形、具體呈現和單件之關係 
K: Relationship Designators: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附錄K 關係指數:個人、家族和團體機構之關係 
L: Relationship Designators: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cepts, Objects, Events, and Places
附錄 L 關係指數:概念、物件、事件和地點之關係
M: Relationship Designators: Subject Relationships
附錄L 關係指數:主題關係

Glossary 
術語


(二)RDA具體呈現與單件
RDA共分為11類,包括:作品(Work)、表現形式(Expression)、具體呈現(Manifestation)、單件(Item)、個人(Person)、家族(family)、團體(corporate body)、事件(Event)、地點(Place)、概念(Concept)、實物(Object),而具體呈現及單件就是其中的兩類。
l   具體呈現(Manifestation):作品表現形式的外在呈現。(the physical embodiment of an expression of a work.)
l   單件(Item):具體呈現的單一樣本。(a single exemplar or instance of a manifestation.)
具體呈現與單件的元素/核心元素
著錄具體呈現與單件的屬性(第一部份)時,其元素/核心元素共有21組,19組在第2章,第3章與 4章各有一組:
1.          題名(title)
2.          著者敘述(Statement of Responsibility)
3.          版本敘述(edition statement)
4.          連續性出版品編次(Numbering of Serials)
5.          製作敘述(Production Statement)
6.          出版敘述(Publication Statement)
7.          經銷敍述(Distribution Statement)
8.          製造敍述(Manufacture Statement)
9.          版權日期 (Copyright Date)
10.      集叢敍述(Series Statement)
11.      發行模式(Mode of Issuance)
12.      刊期(Frequency)
13.      具體呈現識別碼(Identifier for the Manifestation)
14.      採用引證(Preferred Citation)
15.      具體呈現附註(Note on Manifestation)
16.      單件典藏記錄(Custodial History of Item)
17.      單件直接採訪來源(Immediate Source of Acquisition of Item)
18.      單件識別碼(Identifier for the Item)
19.      單件附註(Note on Item)
20.      載體描述(description carrier 3.)
21.      獲取和檢索[採訪與近用]資訊(Providing Acquisition and Access Information4.)

每組之內可能細分為多個次元素/核心次元素。

(三)MARC21
MARC全稱為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原意為機器可讀編目,簡譯為機讀編目格式,係將編目紀錄以代碼形式、特定結構格式儲存於電腦硬碟,而能夠被電腦閱讀及處理編目紀錄的格式,用來辨識、儲存、傳輸編目資訊,為因應數位時代變遷、圖書館編目自動化而產生,應用於機器可閱讀的圖書館目錄,其存在必要性可分為下列3
1.充分的彈性
編目館藏所需的結構應為無限制(無上限)的欄位數與欄位容量。
原因:題名長度不一,是否為集叢亦未一致。
視聽資料的稽核事項較長,而圖書的稽核事項較為簡潔。
2.資料標誌
使人正確解讀書目紀錄。
原因:正確標誌並儲存的書目紀錄使程式可以處理標點符號與格式,列印出正確的書目卡或顯示在螢幕。因此人們便可以經由程式以欄位搜尋其指定的資料類型,顯示符合其要求的清單。
3.標準”:
國際普遍採用UNIMARCMARC21的標準,因此採用其標準就能夠方便取用他館的資料,並與之共享自建的資料,而此等資料更為可靠。

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簡稱LC)在美國《US MARC》的基礎下,與加拿大《CANMARC》整合,於1999年推出《MARC21》的書目資料格式,之後陸續有權威資料、館藏資料、分類資料、社區資料等格式出版。

《MARC21》(Machine Readable Cataloging 21)此名詞代表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係因應國際標準格式且擴展至網際網路,以達全世界使用所產生的格式,為MARC的一種編目格式,由美國、加拿大、英國主導發展並根據使用者建議、編目規則改變、實際需要,定期修訂並更新欄位,其修訂提議可由任何人或機構提出,而其標準檔案及網頁由美國會圖書館維護,每年更新一次。
US – ALA MARBI Committee
CN – Canadian Committee on MARC
UK – BIC Bibliographic Standards Group

MARC21》包含5種機讀編目格式
1.書目資料格式(Bibliography format)
 用途:維持一致性的定義,並充分描述各種資料類型的原貌
書目資料登錄細目
書目資料欄位
0XX
Control information,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numbers,etc.控制資訊欄位
1XX
Main entries主要款目段
2XX
Tile and title paragraph(title,edition,imprint)
題名與相關題名段;版本即出版段
3XX
Physical description,etc 稽核等資料段
4XX
Series statement 集叢段
5XX
Notes 附註段
6XX
Subject access fields 主題檢索段
7XX
Added entries other than subject or seriouslinking fields
附加款目段連接款目段
8XX
Serious added entries ,holding ,etc. 集叢附家款目段
9XX
Reserved for local implementation本館使用

2.權威資料格式(Authority format)
 用途:確認和控制內容、內容標示、書目紀錄中的標題與權威控制
3.分類資料格式(Classification format)
 用途:發展和維護分類表
4.館藏資料格式(Holdings format)
 用途:銜接聯合目錄、期刊採購、館際合作等不同的自動化系統內的資料類型
5.社區資訊資料格式(Community Information format)
 用途:讓在線上公用目錄上的資訊整合有關該圖書館的其他紀錄型態

優點:
1.定義了圖書、連續性出版品、電子資源、地圖、音樂資源、視覺資源、整合性資源,可充分描述各種資源格式,更適宜圖書館建置書目資料庫
2.減少(杜絕)重覆編目,更易達成抄錄編目,省下時間處理特定資料,促進書目趨向共存,並減低或刪除昂貴的轉換程式保護費
3.館藏發展得以更快速
4.取得更正確的書目資料
5.提升跨國、跨系統的目錄查詢系統,沒有系統相容的問題,不會因系統轉換導致資料遺失、誤導或妥協配對問題
6.單一書目紀錄格式使自動化系統擴張,系統廠商間的競爭使圖書館有更多的選擇

7.機讀編目格式發展者能在一個統合的基礎上,增進其格式的維護與修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