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詞解釋 (作業2-3)
(一)RDA
因應網路環境與資訊技術進步,及讀者尋求資訊行為的日益改變,配合書目紀錄功能需求(Function
Requirements for Authority Data,簡稱FRBR)與權威資料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Authority Data,簡稱FRAD)概念模式,美國國會圖書館於2013年(民102) 3月底宣布停用《英美編目規則二版》,改採新的書目著錄規則―資源描述與檢索(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簡稱RDA),係以國際圖書館協會與機構聯盟(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簡稱IFLA)為依歸,為數位時代使用者設計的新國際編目標準。
特色:
1.用以著錄書目資料,以支援使用者探索資源的系列指南,強調描述資源的特性,而不是說明如何顯示該資訊;是內容的著錄規範(content standards),不是資料的規範(data
standards)
2.可描述傳統資源與數位資源,適用於不同媒介類型的著錄,並提供一致性、彈性、延展性的架構
3.其結構框架基於國際圖書館協會與機構聯盟所研訂的FRBR和FRAD概念模式,在目錄中聚集關於同一題名的資訊,可協助圖書館目錄使用者更容易查找資訊。
此架構必須能支援:
(1)全面性涵蓋所有類型的內容與媒體
(2)具有彈性、延展性,以容納新的資源特性
(3)具有適應性,以支援在廣大範圍的技術環境中所產生的書目記錄功能
4.不同以往的書面編目規則,為電子資源的編目準則,改採網站形式,列於RDA ToolKit網站(網址:http://www.rdatoolkit.org/),除了指引數位資源編目,更強調對使用者的協助,包括:
(1)查找(Find):以符合使用者角度的查詢條件,查尋所需的資源
(2)識別(Identify):確認已著錄資源是否符合資源搜尋條件,或明辨二種或二種以上的相同或類似資源
(3)選擇(Select):選出適切並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資源
(4)獲取(Obtain):取得或利用所需的資源
5.充分利用新資料庫技術,尤其是鏈結資料(Linked
Data)新技術,可快速且有效地進行資料擷取、儲存、檢索與顯示,以達到未來語意網建置的目標
6.可與國際流通的標準,其規章與原則相容,可適用於圖書館與其它資訊業用於數位格式資源
6.可與國際流通的標準,其規章與原則相容,可適用於圖書館與其它資訊業用於數位格式資源
結構:
共分為10段(Section)、37章(Chapter)、12種附錄(Appendix)。每段的第一章說明該段的目標、原則和核心項目,其後續章節包括使用者需求(User
Task)的屬性或關係;附錄包括:大小寫及縮寫等規定、著錄項目及檢索點與詮釋資料間的對應、實體間四種關係用語表等。
RDA章節綱目一覽表
段次
|
章次
|
內容說明
|
|
第0章
|
導論introduction
|
||
FRBR
和
FRAD
所
定
義
的
實
體
屬
性
|
第1段
|
第1-4章
|
著錄具體呈現和單件的屬性
Attributes of Manifestation
and Item
|
第2段
|
第5-7章
|
著錄作品和表現形式的屬性
Attributes of Work and
Expression
|
|
第3段
|
第8-11章
|
著錄個人、家族、團體的屬性
Attributes of Person,Family,
and Corporate Body
|
|
第4段
|
第12-16章
|
著錄概念、物件、事件、地點的屬性
Attributes of Concept,Object,Event,
and Place
|
|
FRBR
和
FRAD
所
定
義
的
關
係
|
第5段
|
第17章
|
著錄同一組作品、表現形式、具體呈現、及單件間的主要關係Primary Relationships
|
第6段
|
第18-22章
|
著錄特定名稱(個人、團體、家族)與相關的
所有作品、內容、載體、及單件間的關係
Relationships to
Persons,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Associated with Resource
|
|
第7段
|
第23章
|
著錄作品與概念、物件、事件、地點的關係
Subject Relationships
|
|
第8段
|
第24-28章
|
著錄相關作品、表現形式、具體呈現、及單件間
的關係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s,Expression,Menifestations, and
Items
|
|
第9段
|
第29-32章
|
著錄相關個人、團體、家族間的關係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s,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
|
第10段
|
第33-37章
|
著錄相關主題間的關係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cepts,Objects,Events, and
Places
|
0: Introduction 概述
Section 1: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Manifestation & Item
第一部份:著錄具體呈現和單件之屬性
1: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Manifestations and Items
第1章 概論 - 著錄具體呈現和單件之通則
2: Identifying Manifestations and Items
第2章 識別具體呈現和單件
3: Describing Carriers
第3章 載體描述
4: Providing Acquisition and Access Information
第4章 提供獲取和檢索資訊
Section 2: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Work & Expression
第二部份:著錄作品和表現形之屬性
5: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Works and Expressions
第5章 著錄作品與表現形式屬性之通則
6: Identifying Works and Expressions
第6章 識別作品和表現形式
7: Describing Content
第7章 內容描述
Section 3: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Person, Family, & Corporate Body
第三部份:著錄個人、家族與團體之屬性
8: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第8章 著錄個人、家族與團體屬性之一般指引
9: Identifying Persons
第9章 識別個人
10: Identifying Families
第10章 識別家族
11: Identifying Corporate Bodies
第11章 識別團體
Section 4: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Concept, Object, Event & Pla
第四部份:著錄概念、物件、事件、地點之屬性
12: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Attributes of Concepts, Objects, Events, and Place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12章 概論 - 著錄概念、物件、事件和地點之屬性
13: Identifying Concept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13章 識別概念
14: Identifying Object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14章 識別物件
15: Identifying Event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15章 識別事件
16: Identifying Places
第16章 識別地點
Recording Primary Relationships著錄主要關係
Section 5: Recording Primary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 Expression, Manifestation, & Item
第五部份:著錄作品、表現形式、具體呈現、單件間的主要關係
17: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Primary Relationships
第17章 著錄作品、表現形式、具體呈現、單件間主要關係之一般指引
Section 6: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to Persons, Families, & Corporate Bodies
第六部份:著錄有關個人、家族及團體的關係
18: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to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Associated with a Resource
第18章 著錄個人、家族及團體與資源關係之基本說明
19: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Associated with a Work
第19章 與作品相關之個人、家族、團體
20: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Associated with an Expression
第20章 與表現形式有關之個人、家族、及團體
21: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Associated with a Manifestation
第21章 與具體呈現有關之個人、家族和團體
22: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Associated with an Item
第22章 與單件有關之個人、家族和團體
Section 7: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to Concepts, Objects, Events, & Places
第七部份 著錄與概念、物件、事件與地點的關係
23: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s and Subjects
第23章 著錄有關作品與主題之基本說明
Section 8: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s, Expressions, Manifestations, & Items
第八部份:著錄作品、表現形式、具體呈現、單件間的關係
24: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s, Expressions, Manifestations, and Items
第24章 著錄作品、表現形式、具體呈現、單件之間關係的一般指引
25: Related Works
第25章 相關作品
26: Related Expressions
第26章 相關表現形式
27: Related Manifestations
第27章 相關具體呈現
28: Related Item
第28章 相關單件
Section 9: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s, Families, & Corporate Bodies
第九部份 著錄個人、家族、及團體間的關係
29: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第29章 著錄個人、家族、及團體間關係之一般指引
30: Related Persons
第30章 相關個人
31: Related Families
第31章 相關家族
32: Related Corporate Bodies
第32章 相關團體
Section 10: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cepts, Objects, Events, & Places
第十部份:著錄概念、物件、事件和地點間的關係
33: General Guidelines on Recor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cepts, Objects, Events, and Place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33章 著錄概念、物件、事件和地點彼此之一般指引
34: Related Concept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34章 相關概念
35: Related Object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35章 相關物件
36: Related Event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36章 相關事件
37: Related Places [To be developed after the initial release of RDA]
第37章 相關地點
Appendices 附錄
A: Capitalization
附錄A 大寫
B: Abbreviations and Symbols
附錄B 縮寫與符號
C: Initial Articles
附錄C 頭文字
D: Record Syntaxes for Descriptive Data
附錄D 描述資料之語法
E: Record Syntaxes for Access Point Control
附錄E 控制檢索項之語法
F: Additional Instructions on Names of Persons
附錄F 人名之用法
G: Titles of Nobility, Terms of Rank, Etc.
附錄G 貴族、階級之頭銜
H: Dates in the Christian Calendar
附錄H 基督曆法之日子
I: Relationship Designators: Relationships Between a Resource and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Associated with the Resource
附錄I 關係指數:資源和個人、家族和團體機構之關係
J: Relationship Designators: Relationships Between Works, Expressions, Manifestations, and Items
附錄J 關係指數:作品、表現形、具體呈現和單件之關係
K: Relationship Designators: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s, Families, and Corporate Bodies
附錄K 關係指數:個人、家族和團體機構之關係
L: Relationship Designators: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cepts, Objects, Events, and Places
附錄 L 關係指數:概念、物件、事件和地點之關係
M: Relationship Designators: Subject Relationships
附錄L 關係指數:主題關係
Glossary
術語
Reference:
資源描述和檢索:
https://sites.google.com/site/rdataiwan/
RDA Content = [資源描述和檢索目次]:
https://maolins.wordpress.com/2010/10/31/%E8%B3%87%E6%BA%90%E6%8F%8F%E8%BF%B0%E5%92%8C%E6%AA%A2%E7%B4%A2-rda-%E7%9B%AE%E6%AC%A1/
資源描述和檢索:
https://sites.google.com/site/rdataiwan/
RDA Content = [資源描述和檢索目次]:
https://maolins.wordpress.com/2010/10/31/%E8%B3%87%E6%BA%90%E6%8F%8F%E8%BF%B0%E5%92%8C%E6%AA%A2%E7%B4%A2-rda-%E7%9B%AE%E6%AC%A1/
(二)RDA具體呈現與單件
RDA共分為11類,包括:作品(Work)、表現形式(Expression)、具體呈現(Manifestation)、單件(Item)、個人(Person)、家族(family)、團體(corporate
body)、事件(Event)、地點(Place)、概念(Concept)、實物(Object),而具體呈現及單件就是其中的兩類。
l 具體呈現(Manifestation):作品表現形式的外在呈現。(the physical embodiment of an expression of
a work.)
l 單件(Item):具體呈現的單一樣本。(a single exemplar or instance of a
manifestation.)
具體呈現與單件的元素/核心元素
著錄具體呈現與單件的屬性(第一部份)時,其元素/核心元素共有21組,19組在第2章,第3章與 第4章各有一組:
1.
題名(title)、
2.
著者敘述(Statement of Responsibility)、
3.
版本敘述(edition statement)、
4.
連續性出版品編次(Numbering of Serials)、
5.
製作敘述(Production Statement)、
6.
出版敘述(Publication Statement)、
7.
經銷敍述(Distribution Statement)、
8.
製造敍述(Manufacture Statement) 、
9.
版權日期 (Copyright Date)、
10.
集叢敍述(Series Statement) 、
11.
發行模式(Mode of Issuance)、
12.
刊期(Frequency)、
13.
具體呈現識別碼(Identifier for the Manifestation)
、
14.
採用引證(Preferred Citation)、
15.
具體呈現附註(Note on Manifestation) 、
16.
單件典藏記錄(Custodial History of Item) 、
17.
單件直接採訪來源(Immediate Source of Acquisition
of Item) 、
18.
單件識別碼(Identifier for the Item) 、
19.
單件附註(Note on Item)、
20.
載體描述(description carrier 3.)、
21.
獲取和檢索[採訪與近用]資訊(Providing Acquisition and Access Information4.)。
每組之內可能細分為多個次元素/核心次元素。
(三)MARC21
MARC全稱為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原意為機器可讀編目,簡譯為機讀編目格式,係將編目紀錄以代碼形式、特定結構格式儲存於電腦硬碟,而能夠被電腦閱讀及處理編目紀錄的格式,用來辨識、儲存、傳輸編目資訊,為因應數位時代變遷、圖書館編目自動化而產生,應用於機器可閱讀的圖書館目錄,其存在必要性可分為下列3點:
1.充分的”彈性”:
編目館藏所需的結構應為無限制(無上限)的欄位數與欄位容量。
原因:題名長度不一,是否為集叢亦未一致。
視聽資料的稽核事項較長,而圖書的稽核事項較為簡潔。
2.資料”標誌”:
使人正確解讀書目紀錄。
原因:正確標誌並儲存的書目紀錄使程式可以處理標點符號與格式,列印出正確的書目卡或顯示在螢幕。因此人們便可以經由程式以欄位搜尋其指定的資料類型,顯示符合其要求的清單。
3.”標準”:
國際普遍採用UNIMARC、MARC21的標準,因此採用其標準就能夠方便取用他館的資料,並與之共享自建的資料,而此等資料更為可靠。
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簡稱LC)在美國《US MARC》的基礎下,與加拿大《CANMARC》整合,於1999年推出《MARC21》的書目資料格式,之後陸續有權威資料、館藏資料、分類資料、社區資料等格式出版。
《MARC21》(Machine Readable Cataloging 21)此名詞代表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係因應國際標準格式且擴展至網際網路,以達全世界使用所產生的格式,為MARC的一種編目格式,由美國、加拿大、英國主導發展並根據使用者建議、編目規則改變、實際需要,定期修訂並更新欄位,其修訂提議可由任何人或機構提出,而其標準檔案及網頁由美國會圖書館維護,每年更新一次。
《MARC21》(Machine Readable Cataloging 21)此名詞代表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係因應國際標準格式且擴展至網際網路,以達全世界使用所產生的格式,為MARC的一種編目格式,由美國、加拿大、英國主導發展並根據使用者建議、編目規則改變、實際需要,定期修訂並更新欄位,其修訂提議可由任何人或機構提出,而其標準檔案及網頁由美國會圖書館維護,每年更新一次。
US –
ALA MARBI Committee
CN – Canadian Committee on MARC
UK – BIC Bibliographic Standards Group
《MARC21》包含5種機讀編目格式:
1.書目資料格式(Bibliography format)
用途:維持一致性的定義,並充分描述各種資料類型的原貌
書目資料登錄細目
|
書目資料欄位
|
0XX段
|
Control
information,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numbers,etc.控制資訊欄位
|
1XX段
|
Main
entries主要款目段
|
2XX段
|
Tile
and title paragraph(title,edition,imprint)
題名與相關題名段;版本即出版段
|
3XX段
|
Physical
description,etc 稽核等資料段
|
4XX段
|
Series
statement 集叢段
|
5XX段
|
Notes
附註段
|
6XX段
|
Subject
access fields 主題檢索段
|
7XX段
|
Added
entries other than subject or serious;linking fields
附加款目段;連接款目段
|
8XX段
|
Serious
added entries ,holding ,etc. 集叢附家款目段
|
9XX段
|
Reserved
for local implementation本館使用
|
2.權威資料格式(Authority format)
用途:確認和控制內容、內容標示、書目紀錄中的標題與權威控制
3.分類資料格式(Classification format)
用途:發展和維護分類表
4.館藏資料格式(Holdings format)
用途:銜接聯合目錄、期刊採購、館際合作等不同的自動化系統內的資料類型
5.社區資訊資料格式(Community Information format)
用途:讓在線上公用目錄上的資訊整合有關該圖書館的其他紀錄型態
優點:
1.定義了圖書、連續性出版品、電子資源、地圖、音樂資源、視覺資源、整合性資源,可充分描述各種資源格式,更適宜圖書館建置書目資料庫
2.減少(杜絕)重覆編目,更易達成抄錄編目,省下時間處理特定資料,促進書目趨向共存,並減低或刪除昂貴的轉換程式保護費
3.館藏發展得以更快速
4.取得更正確的書目資料
5.提升跨國、跨系統的目錄查詢系統,沒有系統相容的問題,不會因系統轉換導致資料遺失、誤導或妥協配對問題
6.單一書目紀錄格式使自動化系統擴張,系統廠商間的競爭使圖書館有更多的選擇
7.機讀編目格式發展者能在一個統合的基礎上,增進其格式的維護與修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