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5/6開放資料在圖書館的應用心得

5/6

  • 開放近用運動的真諦True Meaning of Open Access Movement
開放近用

1.中譯:开放访问。譯自 Open Access,簡稱OA

2.大法官解釋文釋字第 364 號:
藉「人民平等接近使用傳播媒體」之解釋機會,將 Access譯為「接近使用」。
註:Access(接近使用)簡稱"近用" ― 傳播學者

3.相對名詞:付費近用(Toll Access)

4.對其內涵有若干歧見者:
(1)學者  (作者)
(2)出版者
(3)贊助者  (使用單位)

5.結論、目標:移除所有的障礙達到全面近用
(1)不收費  (掃除收費障礙)
(2)隨意使用  (掃除授權障礙)
(3)掃除其他障礙

6.消除授權障礙的方法:
(1)取得公版授權著作(Public Domain):由法律訂定
(2)取得著作所有權人的同意  (同意事項十分繁瑣)
註:授權只是開放近用的必要條件(Necessary),而非充份條件(Sufficient)。

7.開放近用不等於全面近用(Universal Access):
開放近用的價值,在於擴大近用的範圍,即使沒有價格障礙、同意障礙,還有其他的障礙:
(1)身心障礙:絕大多數的網頁未讓身心障礙者近用。
(2)語文障礙:線上文獻以英文居多,或僅有一種語文,而機器翻譯還在很原始的階段。
(3)檢查障礙:學校、雇主和政府機關
(4)連線障礙:數位落差讓數十億的人民無法上網。
(5)技術退化(Technological Obsolescence)
(6)檔案破壞(File Corruption)
這些障礙被移除前,只能稱為開放近用,不能自封為全面近用。

8.理念:
針對資訊近用性的社會運動,從使用者的角度擴大資訊的流動性矯正智慧財產權向資本主義的傾斜,遊說著作所有權人基於本身的理念、利益,釋放資訊本身的自由性,以促進全球發展

9.開放近用文獻:
數位線上免費文獻,免除絕大部份著作權授權限制透過網際網路,所有使用者皆可免費近用其內容。薩伯稱此為移除文獻的價格障礙及授權障礙。

10.在圖書館的應用:
圖書館的本質是開放近用,讀者免費使用館內所有的資訊,透過館際合作的機制,免費使用所有的館外資訊,僅需支付指定的處理費
註:2000~3000年前,圖書館問世,當時已有開放近用的概念,只是當時的科技無法實現此理想
(1)原始 => 讀者或館員必須奔波於各圖書館之間,親自到館取得資訊
(2)郵政系統出現 => 透過館際合作的機制,資料可送達讀者指定的圖書館
(3)傳真機普及 => 少量資料瞬間傳送到讀者面前
(4)縮影技術成熟 => 大量資料磁帶或磁片方式,透過郵政系統,送達讀者
(5)進入網際網路資訊時代 => 讀者、作者的自主性成形。藉由圖書館建置的平台數位化的資料可在網路上瞬間傳送,毫無障礙

11.歷史進程:
1966年,創建教育文獻資源中心(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簡稱ERIC),並將之做成縮影片,現今則改為資料庫的形式,堪稱近代具有開放近用精神的資料庫

1983年,採用 TCP/IP 協定的 ARPANET(全球網際網路的始祖)啟用,關鍵科技到位,全面開放近用的時代一觸即發。

1987年,美國雪城大學發行第一份經過同儕評閱免費線上學刊 New Horizons in Adult Edu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成人教育新境界〕,是第一份符合開放近用概念的學術期刊

2002年2月14日,布達佩斯開放近用提議(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簡稱BOAI),開放
近用運動大步向前

1989年,薩伯(Suber)發表第一篇相關論文,開放近用因此有了模糊的概念

2001年,薩伯(Suber)創辦免費在線獎學金電子報 Free Online Scholarship(FOS) Newsletter,後改名為學術出版及學術資源聯盟開放近用電子報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 (SPARC) Open Access Newsletter推廣開放近用的理念

2004年,勞倫斯.雷席格( Lawrence Lessig),參與創用CC,並主張自由文化是人類的天性,而開放近用運動的本質是自由文化,只是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被商業利益掩蓋

12.內容:2004年,薩伯(Suber)界定
(1)開放近用文獻是數位的、線上的免費文獻,免除絕大部份著作權或授權的限制
(2)開放近用與傳統學術文獻的特色、服務相容:著作權、同儕評閱、營利、印本、典藏、聲望、生涯發展、索引等。
(3)開放近用的法律基礎,來自著作所有權人的同意公版著作,以前者居多
(4)開放近用運動的對象,以不冀望由寫作取得直接報酬的人為主
(5)部份開放近用行動以稅款贊助的研究成果為對象
(6)開放近用文獻的製作、出版,仍需要相當的費用
(7)開放近用與同儕評閱相容,許多科學及學術文獻的開放近用行動堅持同儕評閱的重要性
(8)以開放近用模式傳送研究論文,有兩大方法:開放近用學刊、開放近用典藏所
(9)開放近用的目標建設性的,而非破壞性的
(10)開放近用不等同於全面近用
(11)開放近用是一種近用模式不是經營模式不是授權模式,也不是內容模式
(12)開放近用照顧到相關團體的需求
(13)開放近用有歷史根源

13.三大宣言:俗稱開放近用的3B  (三項文件的英文名稱均以 B 開頭)
(1)2002年2月布達佩斯開放近用提議(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簡稱BOAI)
開放近用的三大主軸:
使用者的權利閱讀、下載、複製、散布、列印、檢索內容,連結與爬梳內容,將內容置入資料庫等合法用途。 
障礙排除除了上網本身,沒有費用、法律、技術等障礙
  註:技術限制,例如:Microsoft Windows;只能用筆電讀取 
作者權利:複製及散布的限制,以及著作權法的施行範圍,僅限控制內容的完整性姓名權

考試重點!!!
此文獻認定的開放近用係指,在公眾的網際網路被免費取用,並授予使用者能夠:
閱讀 (read)
下載 (download)
複製 (copy)
散布 (distribute)
列印 (print)
檢索內容 (search)
連結至原來的網頁 (link to the full texts of these articles)
爬梳內容供檢索之用 (crawl them for indexing)
註: 爬梳:爬搔梳櫛,整治繁亂而使之有條理
置入軟體當成資料之用 (pass them as data to software)
其他的合法用途 (use them for any other lawful purpose)
By open access to this literature, we mean its free availability on the public internet permitting any users to read, download, copy, distribute, print, search, or link to the full texts of these articles, crawl them for indexing, pass them as data to software, or use them for any other lawful purpose.

二個策略:
開放近用典藏所(OA Archives or Repositories):
包括未經同儕評閱的預刊本通過同儕評閱的刊後本。依典藏的對象,可分為機構典藏學科典藏自我典藏等三種。俗稱玉律(Green Road)。
開放近用學刊(OA Journals):
經過同儕評閱論文,在學刊發表,置於網際網路供讀者免費使用。俗稱金科(Gold Road)。
(2)2003年4月畢士大開放近用出版宣言(Bethesda Statement on Open Access Publishing)
擴大開放近用的內涵
使用者權利免費不能撤回全球性永久近用權
印本:同意少量個人用途的印本。
公開典藏:以標準的檔案格式、以跨平台及長期典藏等原則,寄存在多個由知名單位(例如:學術單位、學會、政府機構)支援的線上典藏所

此文獻認為開放近用出版品具有下列二種性質:
保留部份權利
作者及著作所有權人授權所有使用者免費不能撤回全球性永久近用權利。只要恰當地署名原著者,即可不拘理由以任何數位媒體形式公開複製使用散布傳送展示原作品製作及散布衍生作品印本形式僅限少量個人用途
公開典藏
包括所有附件、其著作權聲明在內的完整作品,以適當的標準電子檔案格式寄存在多個由聲譽卓著單位(例如:學術單位學會政府機構)支援的線上典藏機制中,並依開放近用散布無限制跨平台長期典藏原則建置。
(3)2003年10月柏林宣言(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由德國馬普學會發起
該宣言認為開放近用必須滿足兩個前提:
公共授權(public license):
作者及著作所有權人授權所有人近用其作品免費不能撤回全球性的權利。只要使用者清楚標示作者姓名,就允許使用者不拘目的(包括商業目的),以任何數位形式公開複製使用分發傳送展示原作品,及分發改作的作品,並允許製作少量印本供個人使用
科技標準
包括所有附件、其授權聲明在內的完整作品,以標準電子檔案格式適當的科技標準(例如:OAI),儲存在多個由知名單位(例如:學術機構、學會、政府機關)支援設立管理線上典藏所,以確保其作品得以長期地開放近用無限制地分發,並保障其互通性

14.開放近用學刊目錄(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簡稱DOAJ)
收錄開放近用的學刊,符合學術期刊的定義,並採用嚴格的開放近用標準(DOAJ definition):
(1)所有內容自由使用
(2)免費登入是可以接受的
(3)無禁錮期,出版當時即供自由使用

reference:
開放近用運動的真諦 - 毛慶禎
http://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9928820445.pdf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http://www.soros.org/openaccess/read.shtml

註:不敢講"自由",而說成"開放",如同"同性戀"與"多元成家"的關係一般
註:散"布"是法律用語,為臺灣法律所規定,不可寫成散"佈"
註:直到17世紀,學術定義才確立,因此亞里斯多德、哥白尼所撰寫的文章不歸於學術論文
註:臺灣規定名稱必須與實際相符,國外則不全然如此,例如:日本的軟體銀行經營職棒
註: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俗稱富國俱樂部:現有34個全責成員。*號者是世界銀行「高收入經濟體」



referenc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B%8F%E6%B5%8E%E5%90%88%E4%BD%9C%E4%B8%8E%E5%8F%91%E5%B1%95%E7%BB%84%E7%BB%87

註:檔案結尾:End of File,簡稱EOF
註:人常經由抗議擴大自己的選擇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